澳大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蘇小恩從旅遊創新角度提出建議:第一,在“旅遊+體育”中融入流行文化,如邀請K-pop明星參與賽車活動,吸引年輕國際旅客;第二,打造獨特國際地標,而非抄襲外地元素;第三,培養創意產業人才,通過暑期培訓、市集試點和藝術家駐場提供實踐機會;第四,舊區活化可以吸引年輕藝術家長期駐留,培養創意產業人才,以“創新 + 青年”等促進經濟社會多元發展。


澳大社會科學學院助理教授林嘉欣就特區政府公務員管理改革與青年發展提出三個觀點:第一,她肯定政府近年強化績效評核,注重服務質量與成果導向,並指出公務員培訓需全面更新,包括國家安全、內地事務認識及國際化知識;第二,文化文創與青年發展方面,她認為青年仍應積極參與國家級項目及拓展國際化發展機會,以促進產業多元化並減少對公共資源依賴;第三,她表示施政設計需科學規劃,呼籲社會各界共同配合,確保政策落實,推動青年創新與社會發展同步前行。

澳門明愛總幹事潘志明表示,澳門應加強作為“服務型社會”的定位,並提出四項針對性具體建議:第一,提升旅遊和公共服務便利,如設行李寄存、雨傘借用、飲水站、公共停車場提供15分鐘免費泊車以方便短暫辦事等細心服務;第二,他提出結合扎根商舖與青年項目共享資源的方式,幫助青年積累經驗;第三,在教育與青年方面,建議政府資助高校生赴海外進行社區訪問,拓展國際視野;第四,他認為需要加強照顧者支援服務,並補貼私家醫院入住長者的家屬,以減輕照顧負擔,提升社會整體福祉。